找回密码
 加入菜园网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318|回复: 0

[病虫害问题] 为什么会造成水稻枯心苗?

[复制链接]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8万

主题

80万

回帖

70万

积分

菜鸟网班长

积分
704868
发表于 2020-12-26 03:17:1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作者:农心
 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,常常会在遭受螟虫、蝼蛄、白叶枯病等多种病虫的危害后,田间出现各种各样的枯心苗。如何正确判断区分这些枯心苗,对调查病虫的发生情况以及指导药剂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。现将田间常见的几种枯心苗介绍如下:



  一、螟虫造成的枯心

  危害水稻的螟虫主要有三化螟、二化螟和大螟等。

  1.三化螟在水稻苗期和分蘖期,蚁螟蛀入水稻茎的基部,损害稻株心叶或茎内组织,使心叶失水纵卷,外观呈葱管状,叶色褪绿或呈青灰色,此时若将卷缩的心叶抽出,可见虫咬断处切口整齐,但心叶或生长点尚未完全破坏,这在测报上称为“假枯心”。随着蚁螟的进一步危害,造成植株心叶枯死,但其他叶片仍青绿色,形成枯心苗。三化螟危害稻株蛀孔小,孔外无虫粪,但稻茎内有白色细粒虫粪。

  2.二化螟孵化后蚁螟先群集在叶鞘内侧取食危害,使叶鞘或叶脉处出现灰黄色水渍状黄斑,称为变色叶鞘。幼虫继续危害,叶片尖端变黄,在被害株新抽出的叶片上,可明显见到一排排洞孔,危害严重时,心叶枯黄而死,茎上有蛀孔,孔外有少量虫粪,茎内虫粪黄白色。

  3.大螟蛀食水稻的被害株,以田边几行稻内较多,田中间一般被害株较少。大螟侵害稻株蛀孔大,虫粪多,且大部分虫粪夹在稻茎秆与叶鞘间,枯心断处呈撕裂的麻丝状,这是大螟与其他螟虫危害的主要区别。

  二、蝼蛄造成的枯心

  蝼蛄危害水稻,常将稻丛从基部部分或全部咬断,呈撕裂的麻丝状,稻株整株褪绿,致使水稻心叶发黄枯死。被害水稻易整株拔起,稻茎上无虫孔,也无虫粪。这类枯心一般在水稻晒田或因长期干旱、稻田无水时才易发生。

  三、鼠害造成的枯心

  一般只发生在水稻的孕穗期。特征是穗苞被咬碎,枯心苗不易拔起。一般危害较轻,不需防治。

  四、病害造成的枯心

  多种水稻病害可以造成枯心苗:

  1.白叶枯病

  常见的有急性型和凋萎型病株。心叶或心叶以下1、2叶失水、卷缩,呈青枯症状,与三化螟危害造成的“假枯心”相似,但病株上找不到蛀孔和虫粪,心叶不易拔起,并且发病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死亡。天气潮湿或露水未干时,在病株上还能见到黄色带粘性的露珠(即菌脓),干燥后似鱼籽状小胶粒。取新鲜病叶1小片夹在玻璃片中挤压,对光察看,可见叶脉口处有黄色菌脓流出。

  2.病毒病

  造成的枯心症状与三化螟相似,被害株茎秆上无蛀孔、无虫粪、心叶不易拔起,亦无菌脓,叶片夹在玻璃片中挤压看不到菌脓。

  3.细菌性褐条病

  多发生在低洼淹水田。症状特点是用手挤压病组织,有黄白色菌脓溢出,具有恶臭味,剥出叶片,可见生长点呈水渍状腐烂,枯心苗不易拔起。

  4.细菌性基腐病

  一般多发生在水稻分蘖期,症状特征是用手挤压病组织,有黄白色菌脓物溢出,具有臭味,枯心苗茎基部变深褐色腐烂,极易拔起。

  5.条纹叶枯病

  条纹叶枯病造成的枯心,稻株茎部无虫孔,不腐烂,枯心不易拔起,心叶有黄白色条斑,卷曲呈捻状下垂。这种枯心苗的心叶细弱,弯曲下垂以致枯死。拔起枯心,断处无任何痕迹。

  五、水稻枯心的防治措施

  防治水稻枯心苗,一定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,临田观察判别是属于哪种类型,是虫害造成的还是病害造成的,然后选用杀虫剂还是杀菌剂,对症用药防治。

  防治水稻螟虫,积累的经验较多,但对防治蝼蛄之类的害虫,稻农有点不知所措,用辛硫磷等有机磷农药喷雾防治效果不好,在傍晚喷施溴氰菊酯(敌杀死)、S-氰戊菊酯(来福灵)等菊酯类农药防治效果好一点。

  呋喃丹农药禁用后,用敌百虫拌毒饵诱杀。每亩用90%晶体敌百虫100-150克,加热水1.5-2公斤化开,拌炒香的麦麸等制成毒饵,在晴天傍晚无风时撒布在稻田边缘四周,重点撒在蝼蛄危害比较严重的地段和田埂上,诱杀效果更好。

  稻田晒田复水后,蝼蛄就不再进入稻田危害。如果稻田即将复水,可以不采取防治措施。

  病害引起的枯心,发现症状用药,一般较难防治,特别是细菌性褐条病、细菌性基腐病发病田,一旦出现病情,即使用药防治收效甚微。主要是要求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,杜绝种子带菌入大田,减轻以后大田的防治压力。
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yzci.com/forum.php?mod=viewthread&tid=217779
我爱菜园网-专业的楼顶露台阳台种菜养花栽水果论坛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菜园网

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